合肥
[ 选择城市 ]
专业权威展示优秀陵园,全程帮逝者选理想墓位
0371-65050950

古人讲究入土为安,为什么文化鼎盛的宋朝却流行火葬

浏览量:496

  土葬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,国人在丧葬习俗上,一直秉承先辈们入土为安的观念;而火葬通常被认为与蛮夷相关。


  历史上最早关于火葬的记载,出自《墨子》,书上云:"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,其亲戚死,聚柴薪而焚之,熏上,谓之登遐"。字里行间流露出古人对火葬浓厚的好奇感。


  2012年期间,河南某县村支书,曾因一天平坟1043座的傲人业绩,火遍了整个豫东大地。而这场平坟风波的最后,以国务院撤销相关强制执行的条款而告一段落。


  从曾经刷屏的新闻中我们不难看出,尽管火葬利国利民,但想在短时间内移风易俗,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
 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还是出现了。与传统土葬习俗相反,一向被视为儒家士大夫横行的大宋王朝偏偏盛行火葬,这是什么原因呢?想探个究竟,还需从宋朝的国情、崇尚佛教及历史渊源中说起。


  众所周知宋朝是儒家士大夫的黄金时期,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,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,王安石的变法新政……太多的士大夫阶层,占去了宋朝思想文化的半壁江山,无怪乎陈寅格对宋朝文化推崇备至。


  然而这样一个文化繁荣,包容并蓄的时代,却是历史上火葬最为盛行的时期。有书云"自宋以来,此风日盛。"明清时期的顾炎武在《日知录》中写道"宋以礼教立国,而不能革火葬之俗。于其亡也,乃有杨琏真伽之事。"文章大意是:尽管宋朝以礼教立国,但却不能割除火葬的习俗,宋朝灭亡后,连那些皇室帝胄的遗骸也被杨琏真伽挖出来烧掉了。


  对宋朝火葬的盛行,许多士大夫也颇为不满。二程之一的程颐曾言到"古人之法, 必犯大恶而焚其尸。今风俗之弊, 遂以为礼,虽孝子慈孙亦不以为异……可不哀哉?"


  除了对火葬进行批判外,士大夫们也开始探究火葬盛行的原因,为何泱泱华夏却被夷狄之风所浸染?结论的最后,他们把火葬盛行的真正原因,指向了幕后的源头——佛教。


  火葬是盛行于古印度的一种丧葬习俗,火葬的流程通常分两步:其一是先用火对躯体进行焚烧;其二是把剩下的遗骨收拾后进行埋葬。自释迦牟尼采用火葬的方式后,火葬便成了佛教教徒去世后的丧葬方式。


  由于火葬在佛教教徒中比较流行,随着佛教影响力的逐渐扩大,佛教教徒的日益增多,人去世后使用火葬的方式因此也会增多。历史实情是从盛唐自宋,佛教日益盛行。从杜牧《江南春》诗句中"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"不难看出,佛教在宋朝的盛行,绝非短时间内才有的事情。


  那么宋朝究竟有多少寺庙呢?据历史记载:当时国都开封寺院的数量为691座;南迁后,杭州的寺庙数量为671座。除此之外,其他城市僧尼廨院、庵舍、佛教道场不可胜数。由此推断,把火葬盛行的原因归咎于佛教似乎很在理。


  然而北宋贾同在《禁焚死》称:"根其由, 盖始自桑门之教, 西域置胡俗也。"两宋之际的胡寅复议:"自佛法入中国, 以死生转化, 恐动世俗千余年间, 特立不惑者, 不过数人而已。"


  仔细品味上述言语,似乎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,那就是:佛教自东汉传入当时的国都洛阳,至唐代后期900多年,历史上记载的火葬事例,除高僧以外的平凡人少之又少,而该期间推崇佛教的政权也有很多,所以小编认为把火葬盛行的原因归咎于佛教的兴盛有些偏颇。


  现实中,中原地区的火葬习俗,并不是始于宋朝。有史记载:赵光胤黄袍加身后的第三年,就下了一道禁止百姓火葬的诏书。究其原因是不合儒家的伦理道德,"近代以來,率多火葬,甚愆典礼,自今宜禁之。"由此可以推断,火葬既然在宋朝已成风俗,必定不是在短时间内才兴起的。宋初所说的"近代以来"自然是指宋之前的五代十国。


  那么五代十国究竟是个什么时期呢,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,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,那就是"乱"。从朱温篡唐的907年到赵匡胤黄袍加身的960年,53年间快速迭代了五个朝代八个国姓,可谓有枪便是地头王。期间礼崩乐坏,民不聊生。曹操《蒿里行》 中"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"的场景,同样可以看作五代十国的真实写照。


  入土为安丧葬理念的背后,是古人关于灵魂不灭及对祖先崇拜的表现。这种对祖先的崇拜又带有极强的实用主义,那就是维系活在当下的个人及家庭的关系。


  可是在战乱年代,活人尚且自顾不暇,哪里还有精力去顾及亡者呢,随着政权的更迭,儒家文化也失去了政治上的支持,所以过去那些旧道德背后的思想束缚自然也就很快地土崩瓦解。


  而佛教不重肉身而推崇火葬的丧葬方式,不仅方便省钱,也正好满足了乱世之中人们的需求,而且这种方式又可以让人免于陷入自责、愧疚的情绪当中,可以说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可以得到弥补。所以战乱时期火葬之风的盛行便不可避免了。


 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和平稳定的北宋以后,火葬的风俗为什么又屡禁不止呢?究其原因,大致有三:


  其一、方式方法的问题:诚如文章开头所说,自上而下的强力推行,自然会遭到民众心理上的抵制。宋朝士大夫尽管拥有"平国、治天下、造福百姓"的雄心,但却没有极强的宣传和动员能力,所以赵光胤的诏书推行起来,还是有一定难度的。


  其二、宋朝自身的问题: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,宋朝自建国以来,一直处于"积贫积弱"的状态,尽管现代的"大宋梦华录"实景演出极力宣扬大宋的繁华和富庶,但宋朝国立不强是不争的实施,北宋前期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,主要精力放在了抵御外敌入侵和变法图强上(庆历新政、王安石变法等),没有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,想改变日益盛行的火葬习俗谈何容易。


  其三、人地矛盾的加剧:宋朝的人口突破了前无古人的一亿大关,而宽松的土地私有、土地买卖政策,又使人地矛盾得到了进一步加剧。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,致使许多贫民没有土地或者有土地的受生活所迫买掉了自己的土地。所以那些没有土地的农民,只能选择火葬的方式安葬逝去的亲人。


落叶购墓全程服务

24小时咨询热线:0371-65050950